每次,我聼歌時,我都會開著歌詞,然後,慢慢地咀嚼歌詞所帶出的意境還是作者都想表達的内容。很多人習慣會注意哪一首歌是哪一位歌手唱的。可是,我卻有一個怪癖。除了注意歌手,我會更喜歡注意那首歌是由誰作詞和由誰作曲,甚至由誰編曲。我會更偏向于把歌歸類與哪位大師的作品,更不是哪位歌手的作品。我覺得,歌手只是付出一把聲音而已,而不是歌曲的原創者。對於很多好的歌曲作品,我都會佩服那些幕後大師,而不是歌手。我必須承認,歌手的聲音也重要,也是歌曲的要素之一。可是,説到作品,我還是比較習慣用作詞作曲大師來區分。例如,我不會說《我是一只小小鳥》是趙傳的作品,而我會說是李宗盛的作品。這首歌當中所要表達的,並不是趙傳所要表達的,反而,是李大師所要表達的。所以,很多時候,我會更喜歡由原創者演唱他們自己的作品。我覺得這樣的呈現會更有味道。
另外,我是一位非常注重歌詞意思或意境的人。我覺得一首好的歌曲就必須符合四大要素:歌詞有深度,當中的深度不是指用詞優美還是用一些生詞,而是指其意境、内容有深度;旋律悅耳;歌手唱出天籟之音;配樂以及和音合理、悅耳。
這次,我先談談我一些關於歌詞的看法。我覺得,歌詞就像是一首新詩。我喜歡從文學的層面上去欣賞歌詞,去一層層解剖歌詞的含義、意境。很多朋友都知道我不太欣賞新歌,主要是因爲很少新歌能符合我上述所說的四大要素。我個人覺得,其中最大的問題出現在内容的深度。我覺得如今的新歌都不能從文學層面去欣賞,都只能把歌詞當作是流行曲的文字去讀。
現在的作詞家常喜歡把一大串的文字,可能是很簡單的詞彙,也有可能是優美的文字,堆積成一首歌詞。這些看似複雜、句子優美的歌詞,往往就只能遠觀而不能近視。很多新歌的歌詞就只是像一閒美輪美奐的屋子,裏頭卻沒有一件傢私。往往我只是一位喜愛文學的人。以前,我就像是小偷一樣,常常愛走進去那閒美輪美奐的屋子,打算偷一些貴重物品的。可是,幾乎次次都看不到任何傢私而空手而返。久而久之,我對新歌都失去了信心,更提不了興趣。原本,我研究歌詞,就是要提升自己的新詩寫作技巧,結果,啥都沒學到。慢慢地,我在老歌中尋找到了我的需要。
我發現到老歌的歌詞多數都是很簡單的,也很容易明白的。可是,看似平凡卻一點都不平凡。看似簡單,其内容卻很有深度。不但如此,有些老歌的歌詞更是有工整的呈現方式。歌詞所用的詞彙可以是很簡單,但是,内容卻一點都不簡單。
我得引用一首我很喜歡的歌曲來作爲例子。這首是李海鷹先生于1989年創作的作品。據説,李先生曾經是中國大陸收費最高的作詞作曲家。也就是說,需要給很多錢才能請得他來寫一首歌。這被附上的歌詞版本是劉歡所演唱的國語版。
彎彎的月亮
詞曲:李海鷹
遙遠的夜空,有一個彎彎的月亮。
彎彎的月亮下面是那彎彎的小橋。
小橋旁邊有一條彎彎的小船。
彎彎的小船悠悠是那童年的阿嬌。
嗚…………
阿嬌搖著船,唱著那古老的歌謠。
歌聲隨風飃飃到我臉上,
臉上淌著淚,像那條彎彎的河水。
彎彎的河水啊流進我的心上。
嗚…………
我的心充滿惆悵,不為那彎彎的月亮,
只為那今天的村莊還唱著過去的歌謠。
故鄉的月亮你那彎彎的憂傷穿透了我的胸膛。
嗚…………
這首歌的歌詞用的詞彙都是簡單不過的,只是,當中的意境卻是可以很深地烙印在我的幻想中。隨著歌詞,你能夠想象到當時的情況……望向夜空,看到彎月。彎月下有一座彎橋,彎橋邊有彎彎的小船。船上有一位悠悠的小女孩。阿嬌是廣東水上人家對小女孩的統稱,而不是指某人。
那位小女孩搖著船,唱著那古老的歌謠。作者這時仿佛聽到了那首歌謠,思念起故鄉了,淚也掉下了。淚慢慢流入内心了,内心卻惆悵了,不是因爲思念故鄉,而是因爲故鄉依然唱著過去的歌謠。詩人常常把月亮比喻成思念,所以,這裡的“不為那彎彎的月亮”指的是“不爲思念故鄉”。作者為“只為那今天的村莊還唱著過去的歌謠”而惆悵,因爲他想起了故鄉的人們還在過著古老的生活。作者嘆息故鄉的人們的生活還沒有任何好轉,依然過著水上人家的生活(從“阿嬌”的稱呼中,可以知道作者的故鄉是水鄉)。
最後,對故鄉的思念所帶來的憂愁與悲傷,狠狠地穿透了作者的胸膛。
就是那麽簡單的十一行歌詞,帶出來的意境和内容卻是千言萬語的。我想這就是老歌歌詞的魅力所在。試問,現在流行曲的歌詞能做到這一點麽?至少我本人是還沒有見過。當年輕人都熱捧方文山作品的同時,我卻更捧這一些陳年老酒,我卻更欣賞、更喜愛這些文學價值很高、用詞簡單卻很有内涵的歌詞。
無論別人怎樣、潮流怎樣,都不能奪去我那顆追求文學的赤子之心。我就是那麽喜愛富有内涵的文學作品。也許,天已經注定了我會被這大時代所抛棄吧…………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