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1月6日下午,我拖著行李箱,手緊握著香港地圖,獨自站在陌生的中環街頭,忍受著冷風,尋找一閒叫做明愛宿舍的地方。我開始了自己的香港生活。
香港生活的開端,是一幕又一幕的寂寞畫面。一個人漂泊在一個陌生的國度,沒有親人、沒有朋友,就只有寂寞。我永遠也不會忘記那段日子。一個人走在寒冷的街道,一個人站在巴士站,一個人的晚餐,一個人的房間……一個人的一個月。
在港的第二個月開始,我的生活有了變化。我搬進了港大研究生堂,開始認識了一些朋友。可是,總覺得朋友們聚也匆匆,去也匆匆……畢竟大家都是研究生,步伐總不能為誰所停下,更不能將某一刻永遠停留。港大研究生堂,就像是一部永遠不停止的巴士。有乘客上車,也有乘客下車,誰也不為誰而不下車,誰也不為誰而改變行程。縱然如此,我也慢慢地在巴士裏認識到其他的乘客。雖然中途,也有人上車,也有人下車,我卻慢慢地學習到一些思想。事實上,我自己也一直都沒有察覺到我的思維上有了些變化。
在港的第四個月開始,我的生活再次有了變化。我認識到了一位來自香港中樂團的樂手,而這位樂手其後更與我有了一段姐弟緣,他就是後來被我稱爲姐姐的韓婧娜。我們倆剛認識時,我們都常互傳短訊,甚至有了網上的聊天與偶爾的見面。我知道他是在幫我熬過一段過渡期,一段從孤單寂寞過渡到獨立的過程。我們倆都是一個人來到香港居住的,同時,一樣是常思鄉的人。他就比我早半年抵達香港。也許,香港讓我和他都感到陌生,都還未真正投入香港的生活,結果,我們倆就有了一段互相扶持、互相鼓勵的日子。慢慢地,我們倆都開始有了個別的生活,香港對我們而言,也開始從陌生變成了熟悉……換來的是,我們之間的聯係少了。縱容聯係少了,不過,彼此在對方心裏的地位,卻依然一樣,依舊還是姐弟。我心裏知道,我們會是永遠的姐弟,至少我是這樣認爲。可是,總覺得,我的思維上也慢慢有了一些改變。事實上,我自己也不曉得那是怎麽樣的改變。
在港隨後的日子,不誇張地說,我渡過了行屍走肉的日子。坦白說,我的人生至今,在港的日子是我經歷過最苦的日子。這種苦,並不是那種體力勞工辛苦工作的苦。這種苦主要來源於内心的壓力。無可否認,香港是個充滿壓力的地方,總是壓抑著每一位站在高樓下的人們。在港生活,我也體驗到了那種壓力,再附上思鄉的情緒,形成了生活中的苦。然而,人在異鄉,這種生活苦,也只能默默地用雙肩去扛住,默默地獨自承受。偶爾,我晚上很遲睡,很遲起床,都是因爲壓力所致。我是個很少失眠的人,可是,在香港,我卻常常失眠。反正,腦袋思索的事物,總是一直不斷地湧出來。然而,我依然默默地撐著,勇敢地在前進。慢慢地,我的思維上也仿佛有了一些變化。事實上,同樣地,我也不曉得這是什麽變化。
2010年6月14日晚上,我的腦袋放空了,臉上顯出了久違的真心笑容。這種笑容,我遺失了很久。這天,我找回了。這種笑容,是一種放鬆的笑容,是一種放下心頭大石的笑容,因爲,我成功獲得了港大碩士文憑。同時,意味著,我可以真正回家了。
離港的日子越來越近了。原本,我就不想約任何人聚餐,更不做任何形式的道別,只是想要瀟瀟灑灑地離開。可是,最後,基於朋友的誠意,我始終答應了那一次又一次的道別。以前忙碌時,我總是一個人用餐,現在的每一餐卻都有人陪。結果,朋友們的祝福、笑聲,眼中的不捨,讓我的瀟灑都頓時消失了。原本,我就不想離別前遇到任何能讓我有一絲絲不捨的因素出現,可是最終都出現了。原本,我就以爲自己能灑脫;原本,我以爲自己很堅強的;原本,我以爲我就能乾脆地上飛機離開香港。可是,面對大家依然保持笑容的我,内心卻脆弱了……這一種感覺,似曾相識……當我初到香港時,我就有嘗試過這種感覺。當我思鄉時、不捨得離開家鄉時,就是這種感覺的。這是一種離開家前夕的感覺……是的!是家的感覺!不經意閒,香港變成了我的另一個家。
人生總是這樣:當生活壓力大的時候,總是有一種想離開的感覺,周圍的一切總是匆匆來、匆匆去。可是,一旦一切都平息后,卻慢慢發掘,原來,周圍也很美好的,大家的關懷、笑容也是那麽地美好。當一切結束了,周圍的事停頓了,這世界會一下子就變得很漂亮,而我們頓時能慢慢地感受到身邊人給與的溫柔。此時此刻,我有了很深的感覺……是大家給我一種愛的感覺……正如我曾經說過:“雖然與眾皆短聚,我必銘記千百秋”。是的!你們任何一個人都已經在我内心留了一個位子。雖然我們相識不久,我是會銘記你們一生一世。
2010年7月14日晚上,我一個人安坐在港大研究生堂1103室内,眼見的一切皆是熟悉不過的。這個晚上,書桌上的燈管還依然亮著,除了書桌,就只剩下那個行李箱依偎在漆黑的角落。我正在渡過香港生活的最後一夜。
今晚,我卻異常平靜。之前的不捨,依然留在我心,可是,我卻很平靜對待。看來,我對自己之前不明白的事情,有了領悟。不斷有人上車下車、和韓姐姐少了聯係但卻依然關心彼此,甚至熬過了一段段艱苦的生活中,都有讓我不知道的變化。我想,我現在知道這些變化是什麽了。
我想,慢慢地,我學習到了一個道理。漫漫的人生路中,縱然中間有了一些變化,始終,在那一條屬於我們自己的路上,我們總是得一個人獨立地去走過去。在研究生堂中,總是有人出現、有人離開,每個人都在過著自己的人生路。當我的人生路與他們相交時,緣分就讓我就遇見了他們。當大家的人生路道不同時,我們也只能分道揚鑣。縱然有不捨,我們都得勇敢向前,因爲,人生總是得過的,離開總是得發生的。慢慢地,我能夠接受了離別。縱然之前常常和韓姐姐聯係,直到最近少了,我卻也能慢慢理解且接受。慢慢地,我會發現,身體上的別離,卻不代表思想上的別離。雖然我和韓姐姐不能常聯係、見面,可是,我的心裏一定有他的位置,我依舊會關心她,待她依舊如姐姐。我知道,她也會這樣的。在漫漫人生路上,能夠相遇就是一場緣分,更何況,能夠遇到一位把自己當成弟弟且重視自己的人,更是幾世修來的福。我會盡力和她保持聯係,然而,如果有一天,我們斷了聯係,我也只能說,我並沒有任何的遺憾,因爲,我們彼此都曾經真心對待彼此,且留了許多回憶。
漸漸地,我也明白了一個道理。縱然日子再苦,只要不放棄,默默去扛過去,日子還是會順順地下。每一次,一段困難日子結束后,回頭看看,心裏總是滿滿的。之前,在港的日子裏,我就像是獨自走在路上,遇到了暴風雨。偶爾,有一些路過的人會和我遇上,成爲朋友。這些朋友可能會有雨傘幫我遮著風雨。可是,畢竟,朋友們的目的地也許和我的不一樣,半途時,他們就會離開,同時,把傘也帶離了。他們離開時,縱然我會不捨,我還是得冒著風雨,繼續獨自上路。當我抵達目的地時,回首一看,雨停了,天也晴了,心裏領會到的學習,卻偷偷地在我内心纍計起來了。至於那種學問,我不知道要怎麽樣說出來,反正,經歷過就一定明白的。
我只要套用蘇軾在《定風波》所說的兩句話:
“料峭春寒吹酒醒,微冷,山頭斜照卻相迎。回首向來蕭瑟處,歸去,也無風雨也無晴。”
我現在就是“回首”著那一段“蕭瑟處”,當我準備從香港“歸去”馬來西亞時,感覺到那一段在香港辛苦的歲月卻是“也無風雨也無晴”。
此時此刻,我内心的不捨依然還有,我的心卻依然平靜。我知道從此刻起,直到上飛機后,我的不捨會越來越重;我知道我會時常懷念這裡的點點滴滴;我知道我會時常想念香港的朋友們;可是,我也知道,我依然會勇敢、堅強地前進;我依然瀟灑地步入機艙内;我知道我的眼淚是不會流下的。我不明白爲什麽要哭,因爲,我並沒有任何一點的悲傷或是遺憾。反而,我得笑著離開。縱然不捨,我還是開心的,因爲我的行李箱内裝滿更多的是朋友們的祝福。離開時,我肯定會回首看看香港,然後,手緊握著朋友給與我的溫暖繼續離開……
2010年7月15日淩晨,書桌上的燈管依然亮著,窗外的天空卻慢慢地開始亮了。離開熟悉的香港,會是在十五個小時后。此刻,我得衷心向所有的朋友們告別……謝謝你們的溫柔,謝謝緣分讓我們遇見,謝謝今晚這個美麗的……啊~ 美好的最後一夜……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