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剛剛在網上觀看了李嘉誠的記者會。一如以往的和黃記者會,在此時的記者會中,李先生還是那麽友善地對待傳媒人士。他談了對於近日富士康事件的一些看法,表示佩服郭台銘先生。同時,他也對近日的歐洲危機表示不太悲觀。一如以往地,李先生還是一而再,再而三地叮囑,投資就得小心。這不是我第一次在和黃記者會上聽到李先生的這番話。他強調,有多餘錢,卻做好研究后,才可投資。投資時,也千萬別“奮身”。
其實,如果知道李先生是如何發跡,那,你就能知道他是多麽小心。有些人說,他發跡,因爲他有眼光,且有勇氣去拼。可是,對於我對李先生的看法,卻與他們不同。反而,我覺得李先生是小心人,且是那種實務型的人。李先生剛剛成立長江塑膠廠時,靠的只是雙手,去賺取每一塊錢。那段時間,他每星期要工作7天,每天至少工作16小時,晚上還要自修,加上工廠人手不夠,自己要身兼買貨、接單等工作,經常睡眠不足。我就曾經觀看過一個香港電台製作的節目,訪問李先生。李先生說,那段時間,早上都必須以兩個鬧鐘起床,可說是每天最難過的時刻。從中,你能發現他的勤奮。
我個人覺得他是那種投資前,真的做許多研究,小心求證的人。他也不是那種爲了發達,而在股市中喪失理智,大舉進攻的人。他是那種先觀察后一計擊中的人。我覺得,他才是那種令人敬佩的人,從一物所有,到成爲華人首富。
有一個關於李先生的故事,總是讓我難忘。有一次,李先生駕車到公司。下車時,他不小心掉了一塊錢到車底。他就彎下身子,嘗試去撿那一塊錢。他不年輕了,怎麽也撿不到。後來,一位停車場管理員看到了,就幫李先生撿起來,交給李先生。結果,李先生把一塊錢收了,放進口袋。然後,從口袋中拿出一百塊,交給那位保安。那位保安覺得很奇怪,就問李先生,干嘛這樣做。李先生說,“如果你沒撿起一塊錢,這一塊錢可能會掉入溝渠,從此在這個世界上消失了。可是,你撿起來了,這一塊錢還在市場中流傳,並沒有消失。”接著,李先生就說,“錢是可以花的,但卻不可以浪費。”
從整個和黃記者會來看,一如以往地,這位華人首富一點架子都沒有。時不時和記者看玩笑。當記者問李先生有關政制發展的看法,他就看玩笑地說,“哇!呢個係頭條來既哦!”接著,他表示他只會說一句,且不許記者追問。他就簡簡單單的說,功能組別有其貢獻,不能抹殺一切。雖然我本人並非十分同意,不過,念在他的角度,我明白他如是説的原因。畢竟他是生意人,他得為自己,甚至是集團還有股東等謀福。怎樣的位置,就有怎樣的立場。
當然,我不贊同很多人有一種妒富的心態。説白了,那是一種妒忌別人富貴的心態。李先生是個生意人,他肯定會想辦法賺錢,為其董事、股東、員工牟利。在香港,有些市民批評李先生的百佳百貨公司壟斷市場,斷絕菜市場的生意。更有人說,在香港,一生打工,就爲了把錢交給李先生。可是,從另一個角度看,如果你本來是一位菜市場内的小老闆,後來發跡了,你會不會開營一家類似百佳的百貨公司呢?你肯定會,因爲香港是提倡自由市場主義,而不是社會主義、共產主義。李先生可以是華人首富,同樣地,你也可以,只要你像李先生那樣勤奮、有投資眼光、小心研究等等。然而,我反而不大欣賞那些爲了發達而生活的人,更不欣賞那些爲了發達而不擇手段的人,我會更欣賞那些幹實務的人,一步一步邁向成功,就好像李先生。我們得必須承認,李先生不是出身于拿著金鑰匙的家庭,而是窮苦的家庭。他是靠實務來賺取第一桶金的。也許,有些人會說,他好運而已。我贊成這一句話的。我一直有一個看法,那就是“命裏有時總須有,命裏無時莫強求”。人生在世數十年,何必當個金錢奴呢?只要擺脫“四肢不勤”,抱著良好心態,天是不會給一條絕路給我們的。快樂,才是生活最主要的主色。調整心態,才是邁向快樂的最佳方法。
在記者會的最後,李先生問起記者們:“你地無野飲啊?”過後,他身邊的員工告他,不遠處有飲品。直率的李先生就指著那些飲品,向員工説道:“無好孤寒啊~”說完后,這位李超人就離開了。給我的意見,相比香港見 —— 任特首曾蔭權先生,這位香港的李超人更加和諧,言語中帶出的信息更清晰。雖然我不贊同他的一些關於政治的看法,可是,政治本身就沒有絕對的對與錯,最主要的是,李先生給出的看法、想法、意見都是清晰的。也許,有些人會為曾特首辯護,說他是特首,位置敏感,不能那麽灑脫。可是,我只想說,在香港這裡,坦白說,論影響力,這位李超人絕對會是比曾特首有過而無不及。相比兩者,我會更欣賞這位直率、和諧的華人首富 —— 李嘉誠先生。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