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5月27日星期四

評李嘉誠

我剛剛在網上觀看了李嘉誠的記者會。一如以往的和黃記者會,在此時的記者會中,李先生還是那麽友善地對待傳媒人士。他談了對於近日富士康事件的一些看法,表示佩服郭台銘先生。同時,他也對近日的歐洲危機表示不太悲觀。一如以往地,李先生還是一而再,再而三地叮囑,投資就得小心。這不是我第一次在和黃記者會上聽到李先生的這番話。他強調,有多餘錢,卻做好研究后,才可投資。投資時,也千萬別“奮身”。

其實,如果知道李先生是如何發跡,那,你就能知道他是多麽小心。有些人說,他發跡,因爲他有眼光,且有勇氣去拼。可是,對於我對李先生的看法,卻與他們不同。反而,我覺得李先生是小心人,且是那種實務型的人。李先生剛剛成立長江塑膠廠時,靠的只是雙手,去賺取每一塊錢。那段時間,他每星期要工作7天,每天至少工作16小時,晚上還要自修,加上工廠人手不夠,自己要身兼買貨、接單等工作,經常睡眠不足。我就曾經觀看過一個香港電台製作的節目,訪問李先生。李先生說,那段時間,早上都必須以兩個鬧鐘起床,可說是每天最難過的時刻。從中,你能發現他的勤奮。

我個人覺得他是那種投資前,真的做許多研究,小心求證的人。他也不是那種爲了發達,而在股市中喪失理智,大舉進攻的人。他是那種先觀察后一計擊中的人。我覺得,他才是那種令人敬佩的人,從一物所有,到成爲華人首富。

有一個關於李先生的故事,總是讓我難忘。有一次,李先生駕車到公司。下車時,他不小心掉了一塊錢到車底。他就彎下身子,嘗試去撿那一塊錢。他不年輕了,怎麽也撿不到。後來,一位停車場管理員看到了,就幫李先生撿起來,交給李先生。結果,李先生把一塊錢收了,放進口袋。然後,從口袋中拿出一百塊,交給那位保安。那位保安覺得很奇怪,就問李先生,干嘛這樣做。李先生說,“如果你沒撿起一塊錢,這一塊錢可能會掉入溝渠,從此在這個世界上消失了。可是,你撿起來了,這一塊錢還在市場中流傳,並沒有消失。”接著,李先生就說,“錢是可以花的,但卻不可以浪費。”

從整個和黃記者會來看,一如以往地,這位華人首富一點架子都沒有。時不時和記者看玩笑。當記者問李先生有關政制發展的看法,他就看玩笑地說,“哇!呢個係頭條來既哦!”接著,他表示他只會說一句,且不許記者追問。他就簡簡單單的說,功能組別有其貢獻,不能抹殺一切。雖然我本人並非十分同意,不過,念在他的角度,我明白他如是説的原因。畢竟他是生意人,他得為自己,甚至是集團還有股東等謀福。怎樣的位置,就有怎樣的立場。

當然,我不贊同很多人有一種妒富的心態。説白了,那是一種妒忌別人富貴的心態。李先生是個生意人,他肯定會想辦法賺錢,為其董事、股東、員工牟利。在香港,有些市民批評李先生的百佳百貨公司壟斷市場,斷絕菜市場的生意。更有人說,在香港,一生打工,就爲了把錢交給李先生。可是,從另一個角度看,如果你本來是一位菜市場内的小老闆,後來發跡了,你會不會開營一家類似百佳的百貨公司呢?你肯定會,因爲香港是提倡自由市場主義,而不是社會主義、共產主義。李先生可以是華人首富,同樣地,你也可以,只要你像李先生那樣勤奮、有投資眼光、小心研究等等。然而,我反而不大欣賞那些爲了發達而生活的人,更不欣賞那些爲了發達而不擇手段的人,我會更欣賞那些幹實務的人,一步一步邁向成功,就好像李先生。我們得必須承認,李先生不是出身于拿著金鑰匙的家庭,而是窮苦的家庭。他是靠實務來賺取第一桶金的。也許,有些人會說,他好運而已。我贊成這一句話的。我一直有一個看法,那就是“命裏有時總須有,命裏無時莫強求”。人生在世數十年,何必當個金錢奴呢?只要擺脫“四肢不勤”,抱著良好心態,天是不會給一條絕路給我們的。快樂,才是生活最主要的主色。調整心態,才是邁向快樂的最佳方法。

在記者會的最後,李先生問起記者們:“你地無野飲啊?”過後,他身邊的員工告他,不遠處有飲品。直率的李先生就指著那些飲品,向員工説道:“無好孤寒啊~”說完后,這位李超人就離開了。給我的意見,相比香港見 —— 任特首曾蔭權先生,這位香港的李超人更加和諧,言語中帶出的信息更清晰。雖然我不贊同他的一些關於政治的看法,可是,政治本身就沒有絕對的對與錯,最主要的是,李先生給出的看法、想法、意見都是清晰的。也許,有些人會為曾特首辯護,說他是特首,位置敏感,不能那麽灑脫。可是,我只想說,在香港這裡,坦白說,論影響力,這位李超人絕對會是比曾特首有過而無不及。相比兩者,我會更欣賞這位直率、和諧的華人首富 —— 李嘉誠先生。

2010年5月26日星期三

一顆愛港心

從抵達香港至今,我在香港生活了一年又五個月。在港大,我修的是電腦科學碩士,可是,我在香港學習到最多的,並非是自己專業的知識。我得到的,更多是對香港,甚至,是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那份了解。

也許,我和很多馬來西亞人不同。我遇見到,還是我認識的馬來西亞朋友,都是爲了那張文憑,和美好將來而出國求學的。還有一些是爲了追逐自由,而出國留學的。可是,對我而言,出國留學,意味著更多的,是學習各國文化的差異、想法的異同,從而增進自己的見聞,加深自己對另一個國度的了解。我覺得,留學海外最大的好處是能和不同國籍的人士、不同背景的人士進行思想上的交流。事實上,許多留學生,卻大部分時間只留在大學裏讀書、考試、玩樂,然後,重復地,讀書、考試、玩樂。他們身在海外,為的也僅僅是那一張文憑。我覺得,既然我有機會出國,我就不能效仿他們的做法。當然,我也得專心考試、努力讀書。可是,我也會抽出一些時間去做一些我相信比學業更重要的事情。

我想,很少馬來西亞人出國留學是像我這樣的。我會天天閲讀當地報紙,上網留意當地新聞,看社評,看時事,和當地人聊關於當地的情況等等。是的,我是無時無刻增加我對這個地方的了解。因爲了解,所以鍾情。不知不覺中,我對這片土地產生了一份感情。僅僅一年多在香港,我開始慢慢了解這片土地,關於其人文、地理、歷史、文化,甚至是政治、制度、法律等等。我不能說我能變成一位香港人,但,最起碼我會把自己當成半個香港人。這,就像是我的第二個家。

許多人會說,“你都不是香港人,他們的事,關你屁事啊?”

首先,我會承認,我不是香港人。我會坦然然地說,我是馬來西亞人。不過,我在香港居住過,我對這片土地有了感情。所以,即使貌似香港的事,不關我的事。出自于那份感情,我會一直挺香港的。再説,這是我的第二個家,一直都會是我的那個家。即時以後我回去馬來西亞了,我依然會關懷這個地方,留意這個曾經撫育我的土地。這片土地上,有我的汗水,有我的足跡。在港時期,如果有一些活動有助于香港,而我又能支持的、有能力幫到的,我一定挺身而出。我不像許許多多的人,到另一個國家居住,只爲了金錢或文憑。這從來就不是我的作風。我會對我居住過的土地,給與關懷與感情。何況,現在是一位趨向非國界的年代,大家都是地球人,如果真的覺得有意義的,幹嗎不能給與幫助呢?難道現在還說什麽,“各人自掃門前雪,休管他人瓦上霜”嗎?

當然,在香港這片土地,也能讓我認識那一片更大的土地,中國内地。從清末以來,香港都是一個特別的地方。在地圖上看起來,香港和整個大陸相比較,就像是鼻屎和籃球。可是,從清末開始一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,一直到現在,這粒鼻屎都是在影響著整個大陸的局勢。從孫中山時代開始,一直到中共立國,一直到現在,這粒鼻屎都一直被中共所關注,因爲,這顆鼻屎是整個中國最自由的地方(先不歸納臺灣),也是最能影響大陸局勢的地方。在香港這個地方,雖然小,卻一直都有一個功能,那就是在中共的管治下,挖掘中共的蒼疤。

内地網路資訊不流通、議論自由被限制、示威活動被限制等等,這一切一切卻沒有在和内地一國兩治的香港所發生的。鑒于一國兩制精神,香港始終擁有言論、出版、集會、結社、遊行、示威的自由,以及司法獨立等等。也就是這些自由,導致香港政客、媒體,甚至市民,都能放肆地表揚或批評中共。那些被大陸封鎖的消息,往往都能在香港這個地方發佈出去,就好像中國毒奶粉事件(告人變被告)、劉曉波事件、西藏事件等等。簡單地說,如果外國人要知道真相,選擇觀看香港的鳳凰台會比中國中央電視台來得適當。可是,意味著中國内地人士也能夠收看鳳凰台嗎?非也。根據華爾街日報中文網路版于2007年8月6日的報道,中國正在開展打擊非法接收境外衛星電視節目的行動﹐而收看香港鳳凰衛視的新聞頻道也被列為了非法。廣電總局的這一指示大意是說﹐此舉旨在強化監管﹐維護政府對信息的控制力﹐“阻止敵對勢力的知識和文化滲透。我不曉得中國内地人士會否贊成我,不過,我還是要說出自己的想法。我覺得,真正能讓人了解到整個中國的政治局勢以及其施政的利與弊的地方,不是在内地任何一個城市,而是在這個鼻屎裏。鼻屎,看起來可有可無。可是,我覺得,此鼻屎是中國最重要的地方,是中國的“頂心杉”。我個人認爲,沒有此“頂心杉”,中共會是更無顧慮地施政。如果沒有此“頂心杉”,也許臺灣在考慮是否回歸大陸的抉擇上,就少了一面重要的借鏡。

(頂心杉:頂心頂肺指頂住心藏和肺部那麽難受。頂心杉就是一直令人頂心頂肺的人。)

原本,在文章的最後部分,我想說一些現時香港的困境,例如貧富懸疏、租金高企、房價高漲、大學學位不足、官商勾結等等的問題。當我要開始寫時,就覺得那一切一切的問題,仿佛就是一個大問題所鑄成。那就是,香港特別行政區到現在,都還沒有有普選。也許馬來西亞人會驚訝,在這個司法完善且獨立、言路自由、人文素質高、知識水平高的已發展地區,其居民竟然沒有權利一人一票選自己的最高領導人,也就是特首。現任的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是由800人所組成的選舉委員會所選出的。當然,香港的很多言路指出,此選舉的背後,其實是中共指派的,不過,我暫時不會爲此給與評論。我只想說,我不理解,爲什麽一個已發展地區不能擁有普選?香港具備了一些能夠普選的條件,可是,中央卻遲遲不讓香港普選。當中是什麽原因,我在這裡不給與評論,反正都是雞食放光蟲 —— 心知肚明。

香港這兩晚的月亮真是又大又圓又亮。月光斜斜地照入窗臺上,縱然房燈已熄,房間依舊明亮。凝望著夜空的月亮,憑著一顆愛港心,我真誠地低下頭,默默地許下了一個願望。我希望香港的所有問題都漸漸地消聲匿跡,也祝願這顆東方之珠能夠永遠和平安、安定,永遠在海上發出明光。

離港的日子,開始逼近了。坦白說,我知道我肯定會捨不得離開這片土地。有人說過,“當你要長時期離開香港時,千萬別選擇在晚上離開。因爲,香港的夜景會讓你沒有勇氣離開。”可是,我肯定會選擇晚上離開。縱然我有不捨得,縱然我會流淚離開,我依然還是想望著那片漂亮的夜景。看著那片夜景在雲海中慢慢消失……忽然,耳邊回蕩起那首歌的旋律……

“讓海風吹拂了五千年,每一滴淚珠彷彿都說出你的尊嚴,讓海潮伴我來保佑你,請別忘記我永遠不變黃色的臉”

2010年5月23日星期日

我是早產兒!

也許很多人都不知道,也猜不到,今時今日,我這個又肥又大只的人,竟然是早產兒!是的!媽媽懷我七個月,我就出世了,俗稱“七星仔”。我在半夜出生,過程是很快了。我媽媽常說,不懂我是不是覺得這個世界很精彩很好玩,竟然那麽快爬出來玩!

貪玩是有懲罰的。規則是,每個小孩要在母體内九個月,才合規格。不過,那些像我這樣貪玩的,不守規則的,就得受罰。

我出生時,是超輕的,營養不良,處在危險期,隨時報銷的。別的健康Baby都睡在床,一下子就能回家。我卻睡在那種“透明的太空船”,就是那種橢圓形的,透明的,可以蓋起來的,長得像太空船的。就是這樣,一個小小個還未發育健全的Baby就睡在氧氣箱内,可能出院,可能報銷。結果,大家都知道,我出院了。當然啦!不過,誰在寫這篇文章啊?

不過,從小,我身體一些部分的功能就不是那些好的,例如肺。我會比較容易呼吸困難、氣喘等,不論肥時瘦時,都一樣。

其實,我是很佩服小時候的自己。如果在氧氣箱内,我是脆弱的話,我就可能未能滿月就報銷了。不過,我那時是多麽勇敢、多麽堅強的!真的!很佩服自己!也就是這份佩服,長大后,一旦遇到問題、不愉快等,回想以前的自己,我就有一份莫名的堅強和勇氣。對我而言,沒什麽解決不了吧。小時候就面臨過生死的抉擇,長大后,有什麽面對不了呢?

就像爾冬升導演的名作《新不了情》中的一句名言:如果人生最壞只是死亡,生活中怎會有面對不了的困難。

很多人都說我樂觀。對呀!我贊成!我天天都開心!我不知道爲什麽要不開心,因爲我活的每一天都是賺到的。如果早在未滿月時報銷,如今,我是連傷心的機會,都沒有。既然當時我沒報銷,如今,我就要珍惜每一天,珍惜這得來不易的生命,也用自己的生命,去關心別人的生命。

2010年5月19日星期三

金錢與藝術

前段日子,香港中樂團被媒體大肆地批評爲大花筒。該團被指行政混亂、亂花錢、亂派票。由於香港中樂團是受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資助的,特區政府屬下的審計署就得審察中樂團的行政管理。

下面一段是選摘自香港文匯報于2010年4月21日的報道:
審計署在衡工量值審計報告中,批評香港中樂團亂派發免費的節目門券,不滿樂團行政人員外訪時隨意選擇乘搭商務甚至頭等機位,樂團樂師工作時數偏低,每周集體練習時間只有二十多個小時,以及中樂團報大獲得的私人資助都屬浪費公帑。中樂團又兩度以專場形式,為商業贊助機構舉辦音樂會,但兩次的贊助金都不能抵銷演出成本,審計署批評是變相以公帑補貼私人活動。中樂團在派發免費節目門票時,亦未有明確準則。另外,審計署發現中樂團03年為了舉辦鼓節,以九十七萬購入近二千個鼓,數量多於正常需求,結果單是儲存費就用了近62萬。

首先,我不贊成藝術本身是應該用金錢來衡量。

藝術,是不應該被約束的。藝術,應該是得像草原上的馬,自由奔跑,無拘無束~

可是,現實的香港特區政府就選擇不明白這個道理。他們似乎更在意回報,更相信數據。也許,他們想打造香港為一個文化城市這個理念的背後,僅僅是爲了促進旅遊產業,刺激經濟發展,從中取得可觀的回報。説明白了,也許,特區政府僅僅把藝術文化視為一种宣傳工具,當成一門生意。他們的眼裏,也僅僅只有金錢;他們的身上,也僅僅只有銅臭。然而,我明白,這就是所謂的現實。現實,總是殘酷。我也漸漸明白到,爲什麽藝術事業在如今這個講求回報的時代中,總是不容易生存。

藝術的回報,是不能用金錢所衡量的。藝術的回報,不是說開一場音樂會,入座率多少,收入多少來衡量的。藝術的回報往往都是心靈上的,是得用心去感受的。藝術,是在安撫人類的心靈,而不是讓口袋更多錢的。

可惜的是,香港的媒體界就不懂得這個道理。曾經譽爲“國家級的樂團”,活生生的“國寶”,卻被香港的媒體批評得像是個大花筒,大肆浪費納稅人的金錢。頓時閒,將中樂團的藝術成就都抹殺掉了。然而,我會覺得,凡是略懂藝術的人,都會覺得他們不尊敬藝術,覺得他們沒品。可是,對我而言,我不以爲然。在我眼裏,他們這些人是根本不懂得藝術,當然不會尊敬藝術。因爲,他們也只是懂得偷拍藝人走光照片而已。

然而,香港中樂團最後還是得接受這個審查的,還是得迎合政府口味,行政上得做出改變。因爲,無論藝術多麽高尚,現實還是殘酷的。藝術,依然還是需要金錢來維持。如果少了政府的那份資助,坦白說,藝術團體就很難維持生計了。隨之,場地就少了,藝術家就少了,水準也就降了。

看看馬來西亞那些自助中樂團,再看看馬來西亞的專藝民族樂團,何嘗不是為金錢、為場地所煩惱呢?据我的媽媽說,以前我的爸爸就曾被邀加入專藝民族樂團,可是他拒絕了。原因也是非常地符合現實,也就是薪酬問題。可是,馬來西亞的情況和香港不同。首先,以馬來人爲主的馬來西亞政府不會資助華族文化。反觀香港作爲華人社會爲主的地方,應該把發揚華族藝術為己任。再來,香港作爲一個已發展的地區,應該更多發展其人文教育。其中,藝術就是其中一項。我覺得,香港政府應該義無反顧地資助藝術文化團體。香港政府必須明白,其回報將不會是一推的數目字,而是其人民人文素質的提升和藝術認知的提升。這兩點,不是金錢所可以衡量的。

我本身不是藝術家,更不是什麽文化事業的人。我只是一位對藝術一竅不通,卻喜歡欣賞藝術的人。其實,在我所寫過的文章中,總是喜歡引用例子、名句、名人語錄、故事等等,可是這篇卻沒有。以前,我寫一篇文章,大概需要一至兩個小時,因爲得先閲讀一些文章,得思考一段時間,才能寫出文章。可是,這一次卻只用了數十分鐘。坦白說,這一篇文章寫得並不好。沒有句句鏗鏘,沒有強烈辯論的句子,裏面更多只是我個人的想法、看法,更沒有舉例證明我的想法、看法。然而,我非常喜歡這篇文章。縱然寫得不好,縱然沒有舉例證明,文章中的每一句,都是我最真摯的想法。就是簡簡單單地,我想什麽,就寫什麽,根本沒理會別人接不接受,也沒有一絲想説服別人還是辯論什麽的。當然,我是有私心的。在我心中,香港中樂團永遠都是世界最好的中國民族樂團。我不需要説服其他人,也不需要對那些媒體的言論做出什麽激烈的反應,我只需要默默地買票,默默地坐在台下。當他們出場時,我會衷心地拍拍手。當音樂奏起時,我會專注地聆聽。然後,慢慢地關上眼睛,細細地欣賞每一個飃在空中的音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