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夜情深雨綿綿,今朝夢醒卻成空。
如此美景已消逝,今宵惟有度殘夢。
2010年8月4日星期三
忤逆仔 · 孝義
今天,一些令我不愉快的事情發生了。原本,我非常想寫文章來敍述整件事情,並說出自己對那件事的想法。然而,我最終還是選擇了“一笑而過”。我在想:有時候,嘗試用“微笑”來面對一些無奈的事情,不失爲一個好方法。更何況,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。不同背景的人,自然就會有不同的想法。
況且,我覺得我自己就是一位怪人,所以我的想法常常是異常的。也許,人思考多了,就會變得奇怪了。我想我也是因爲這個原因,也變得越來越古怪了。我指的是在思想上,不是行爲上。當想法變得越來越異于常人,我就發現到自己越來越難和那些背景不同的人士交流。反正,讓我覺得這樣的交流就像燕雀和鸿鹄在談天。各人的志向不同、知識不同,根本就是“話不投機半句多”。
很多朋友就認爲我是天不怕、地不怕地說直話。可是,其實面對一些人,我還是不敢于“發炮”(批評、說直話)的,例如父親、親戚中的長輩、長輩的朋友等。至於父親,偶爾我還是會忍無可忍就發炮起來。可是,至於長輩們,尤其是不太熟悉的,我都常以笑笑、容忍去面對。我心想:也許他們會覺得我是乖小孩,甚至怪小孩,就只是笑笑,且不多説話。可是,了解我的朋友們就知道我的真性格。我的口是非常利的,尤其是批評時事,還有那些看不過眼的事情。然而,面對家裏的長輩,我都習慣性不太直説。也許是家教吧!反正,我都給與應有的尊敬給長輩們。況且,我們也不常見面,容忍一會兒,我的肉也不會少了一塊。爲了一時的不容忍,而造成不愉快,那麽苦了不止是自己,還有父母。如果我向我朋友發炮,不愉快了,也只不過是我自己的事情,無關父母。可是,長輩們,尤其是父母的親戚朋友,要是不愉快了,不單單是我辛苦,父母會比我更辛苦。爲了父母,我還是説話時,三思而說。要是長輩們覺得我有問題,認爲我說話反應遲鈍,或者認爲我怪、笨、蠢,我也無所謂。何況,我就是常常喜歡我行我素。
其實,我並不在乎別人不理解我,因爲,我原本就是個不正常的人。我本身是了解自己的。我覺得自己就是一位瘋瘋癲癲的人。我的想法大多數都是異于常人,甚至貌似患上了歇斯底里综合症。我本身對於華人的陋習是看得很透的,並且擁有很多這一方面的想法,其中還包括了一些對於宗教、習俗的想法。然而,宗教習俗的評論卻很少出現在我的文章中。其實,不是因爲我沒有這方面的想法,反而,是非常多的,而且,非常辛辣。不過,爲了顧及家人的和諧還有保守的親戚長輩們,我都不常在文章中發表有關這方面的評論。儘管如此,至於那些一些和我熟絡的朋友,相信你們還記得我們交談中,偶爾有向你們提起。我不知道你們有否留意,反正,我敢肯定的是,要是我說出來,一定是非常辛辣。坦白說,擁有傳統思想的華人都很難接受我所說的理論。即使當中的一些人可以接受,卻因爲家庭問題,很多人都是知而不變,懂而捨之。
我是可以理解爲什麽他們不能輕易有了思想上的改變,畢竟,我的理論推翻了他們從小到大都受的家庭教育。我所說的,不僅推翻了他們從小到大的習慣、信仰,同時還顛倒了他們從小到大從父母、家中長輩的口中所得知的價值觀,甚至是道德標準。
在古時,我就是那些被稱爲“忤逆仔”的人,也就是那些不守家規的人。然而,在如今這個年代,我覺得年輕人應得開始多思考。我是一個習慣追求獨立思考的人。面對那些父母或是家中長輩所灌輸于我的想法、價值觀、道德標準、信仰、習俗時,我不會照單全收。我往往得先自我審查、自我思考。然後,我會遵守我覺得合理的理論。不僅如此,我還會批評那些不合理的理論。因此,要是我活在古代中國封建社會,我肯定被灌上“忤逆仔”之罪行。現在,是新時代了,那麽就代表我現在能夠這樣做麽?其實,我不覺得我能。至少,我不能在家人們面前議論我的那些想法。要麽,我得承受“千夫所指”。也許,華人的悲哀就是這樣吧。
正如柏楊先生在他的著作《醜陋的中國人》所提起的一段:
“由於長期的專制封建社會制度的斲(念:Zhuo第四聲,解:斬、削)喪,中國人在這個醬缸裏醬得太久,我們的思想和判斷,以及視野,都受醬缸的污染,跳不出醬缸的範圍,年代久遠下來,使我們多數人喪失了分辨是非的能力。缺乏道德的勇氣,一切事情只凴情緒和直覺反應,而不能思考。一切行爲價值,都以醬缸裏的道德標準和政治標準為標準。因此,沒有是非曲直,沒有對錯黑白。在這樣的坏境裏,對事物的認識,很少去進一步的了解分析……”
[這一段選自柏楊先生于1981年8月16日在美國紐約華府孔子大廈演講的文字記錄。收錄于《醜陋的中國人》一書裏]
説明白了吧。作爲中國人的後裔,馬來西亞華僑同樣擁有這種陋習,同樣沉積在醬缸裏。然而,我想勸告各位年輕人。作爲新一代,我們有必要好好地思考我們的“過去”。我必須承認,醬缸裏並非遺留的都是那些污垢的殘餘物,裏面也有保留下來的精華。醬缸裏有好,也有坏。衷心希望新一代的華人能夠好好正視這個醬缸。希望我們都能擁有獨立思考,從醬缸中,取其善,捨其弊。希望我們每一位作爲華人的後裔,都能擁有精明的判斷力。請各位學習承認一件事,那就是,我們的父母也是凡人,不是聖人。凡非聖人者,皆有對與錯,是與非。希望各位能夠明禮儀,辨是非。
想想:
父母選擇的宗教一定是正確的麽?
即使宗教沒問題,他們對待宗教的方法、想法是正確的麽?
宗教的真正目的其實是什麽?
家裏所堅持的習俗都是合理的麽?
禮拜真正目的在何?念經呢?朝聖呢?供奉神明呢?供奉祖先呢?
最主要,我常說的,千萬別迷信,也千萬別走捷徑,同時,希望各位都能做個有智慧、有文明的華人。
看來在我寫過的文章中,這篇文章會是第一篇自我矛盾的文章縱然我能明禮儀,辨是非,我不迷信……然而,當家人要求我做任何事情時,縱然我有不同的看法,也許我不贊成,我還是依然一言不發地照著去做。我依然聼著家人親戚的話,内心卻依然無比地振動。也許,我不能完完全全忤逆;也許,在家人親戚面前,我還是如此了懦弱,我還是不能有話直言;也許,我還是得把自己的想法收起來;也許,在家人親戚面前,我還是要虛僞;也許……也許……不需要也許!因爲,我唯一能確定的是,無論我有怎樣的想法,無論我多麽獨立,在我心中,親戚家人都還是那麽重要。無論怎樣,我都會忍耐,僅僅是爲了孝義。就是如此簡單而已……
你問我,會不會覺得後悔?可惜?悲傷?委屈?
我只想說,人生中,最重要的不就是家人親戚麽?還有其他的麽?
一定沒有了!
況且,我覺得我自己就是一位怪人,所以我的想法常常是異常的。也許,人思考多了,就會變得奇怪了。我想我也是因爲這個原因,也變得越來越古怪了。我指的是在思想上,不是行爲上。當想法變得越來越異于常人,我就發現到自己越來越難和那些背景不同的人士交流。反正,讓我覺得這樣的交流就像燕雀和鸿鹄在談天。各人的志向不同、知識不同,根本就是“話不投機半句多”。
很多朋友就認爲我是天不怕、地不怕地說直話。可是,其實面對一些人,我還是不敢于“發炮”(批評、說直話)的,例如父親、親戚中的長輩、長輩的朋友等。至於父親,偶爾我還是會忍無可忍就發炮起來。可是,至於長輩們,尤其是不太熟悉的,我都常以笑笑、容忍去面對。我心想:也許他們會覺得我是乖小孩,甚至怪小孩,就只是笑笑,且不多説話。可是,了解我的朋友們就知道我的真性格。我的口是非常利的,尤其是批評時事,還有那些看不過眼的事情。然而,面對家裏的長輩,我都習慣性不太直説。也許是家教吧!反正,我都給與應有的尊敬給長輩們。況且,我們也不常見面,容忍一會兒,我的肉也不會少了一塊。爲了一時的不容忍,而造成不愉快,那麽苦了不止是自己,還有父母。如果我向我朋友發炮,不愉快了,也只不過是我自己的事情,無關父母。可是,長輩們,尤其是父母的親戚朋友,要是不愉快了,不單單是我辛苦,父母會比我更辛苦。爲了父母,我還是説話時,三思而說。要是長輩們覺得我有問題,認爲我說話反應遲鈍,或者認爲我怪、笨、蠢,我也無所謂。何況,我就是常常喜歡我行我素。
其實,我並不在乎別人不理解我,因爲,我原本就是個不正常的人。我本身是了解自己的。我覺得自己就是一位瘋瘋癲癲的人。我的想法大多數都是異于常人,甚至貌似患上了歇斯底里综合症。我本身對於華人的陋習是看得很透的,並且擁有很多這一方面的想法,其中還包括了一些對於宗教、習俗的想法。然而,宗教習俗的評論卻很少出現在我的文章中。其實,不是因爲我沒有這方面的想法,反而,是非常多的,而且,非常辛辣。不過,爲了顧及家人的和諧還有保守的親戚長輩們,我都不常在文章中發表有關這方面的評論。儘管如此,至於那些一些和我熟絡的朋友,相信你們還記得我們交談中,偶爾有向你們提起。我不知道你們有否留意,反正,我敢肯定的是,要是我說出來,一定是非常辛辣。坦白說,擁有傳統思想的華人都很難接受我所說的理論。即使當中的一些人可以接受,卻因爲家庭問題,很多人都是知而不變,懂而捨之。
我是可以理解爲什麽他們不能輕易有了思想上的改變,畢竟,我的理論推翻了他們從小到大都受的家庭教育。我所說的,不僅推翻了他們從小到大的習慣、信仰,同時還顛倒了他們從小到大從父母、家中長輩的口中所得知的價值觀,甚至是道德標準。
在古時,我就是那些被稱爲“忤逆仔”的人,也就是那些不守家規的人。然而,在如今這個年代,我覺得年輕人應得開始多思考。我是一個習慣追求獨立思考的人。面對那些父母或是家中長輩所灌輸于我的想法、價值觀、道德標準、信仰、習俗時,我不會照單全收。我往往得先自我審查、自我思考。然後,我會遵守我覺得合理的理論。不僅如此,我還會批評那些不合理的理論。因此,要是我活在古代中國封建社會,我肯定被灌上“忤逆仔”之罪行。現在,是新時代了,那麽就代表我現在能夠這樣做麽?其實,我不覺得我能。至少,我不能在家人們面前議論我的那些想法。要麽,我得承受“千夫所指”。也許,華人的悲哀就是這樣吧。
正如柏楊先生在他的著作《醜陋的中國人》所提起的一段:
“由於長期的專制封建社會制度的斲(念:Zhuo第四聲,解:斬、削)喪,中國人在這個醬缸裏醬得太久,我們的思想和判斷,以及視野,都受醬缸的污染,跳不出醬缸的範圍,年代久遠下來,使我們多數人喪失了分辨是非的能力。缺乏道德的勇氣,一切事情只凴情緒和直覺反應,而不能思考。一切行爲價值,都以醬缸裏的道德標準和政治標準為標準。因此,沒有是非曲直,沒有對錯黑白。在這樣的坏境裏,對事物的認識,很少去進一步的了解分析……”
[這一段選自柏楊先生于1981年8月16日在美國紐約華府孔子大廈演講的文字記錄。收錄于《醜陋的中國人》一書裏]
説明白了吧。作爲中國人的後裔,馬來西亞華僑同樣擁有這種陋習,同樣沉積在醬缸裏。然而,我想勸告各位年輕人。作爲新一代,我們有必要好好地思考我們的“過去”。我必須承認,醬缸裏並非遺留的都是那些污垢的殘餘物,裏面也有保留下來的精華。醬缸裏有好,也有坏。衷心希望新一代的華人能夠好好正視這個醬缸。希望我們都能擁有獨立思考,從醬缸中,取其善,捨其弊。希望我們每一位作爲華人的後裔,都能擁有精明的判斷力。請各位學習承認一件事,那就是,我們的父母也是凡人,不是聖人。凡非聖人者,皆有對與錯,是與非。希望各位能夠明禮儀,辨是非。
想想:
父母選擇的宗教一定是正確的麽?
即使宗教沒問題,他們對待宗教的方法、想法是正確的麽?
宗教的真正目的其實是什麽?
家裏所堅持的習俗都是合理的麽?
禮拜真正目的在何?念經呢?朝聖呢?供奉神明呢?供奉祖先呢?
最主要,我常說的,千萬別迷信,也千萬別走捷徑,同時,希望各位都能做個有智慧、有文明的華人。
看來在我寫過的文章中,這篇文章會是第一篇自我矛盾的文章縱然我能明禮儀,辨是非,我不迷信……然而,當家人要求我做任何事情時,縱然我有不同的看法,也許我不贊成,我還是依然一言不發地照著去做。我依然聼著家人親戚的話,内心卻依然無比地振動。也許,我不能完完全全忤逆;也許,在家人親戚面前,我還是如此了懦弱,我還是不能有話直言;也許,我還是得把自己的想法收起來;也許,在家人親戚面前,我還是要虛僞;也許……也許……不需要也許!因爲,我唯一能確定的是,無論我有怎樣的想法,無論我多麽獨立,在我心中,親戚家人都還是那麽重要。無論怎樣,我都會忍耐,僅僅是爲了孝義。就是如此簡單而已……
你問我,會不會覺得後悔?可惜?悲傷?委屈?
我只想說,人生中,最重要的不就是家人親戚麽?還有其他的麽?
一定沒有了!
订阅:
博文 (Atom)